截至8月22日,大港油田沈家铺开发区通过分类评价,动用未动用储量255万吨,新井日产油最高达271吨,经济效益良好。低油价下,这个历经20年开发,一度动用程度低、开发水平低的“双低”老区,缘何变身效益“明星”?
今年年初以来,为有效应对低油价挑战,大港油田全系统总动员,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贯穿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推出八个方面27项措施,实现投资、现金支出、员工总量、桶油完全成本“四个硬下降”。
精准效益导航,实现投资最大化
作为东部老油田,大港近年来饱受高成本之苦。资源劣质化趋势不可逆转,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资产规模过快增长,折旧折耗持续攀升,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加之低油价影响,进一步压缩了增收创效空间。
历经50多年勘探开发,大港油田已进入增效困难期,获取经济储量和效益产量难度越来越大,必须进一步转变以往偏重储量、产量规模的观念,将效益意识贯穿勘探开发全要素、全过程,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全面彻底转向以效益为中心。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为控制资产规模过度增长,实现生产经营减负,大港油田在确保增储建产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各业务板块投资规模。收益率高于6%是投资决策的底线,效益不达标即亮红牌。对于
油气产能建设项目,大港油田逐区逐井进行方案设计和经济效益评价审查,上半年优化实施油井32口,投产10口,平均单井日产达到20吨。
刘官庄油田上世纪60年代开始勘探开发,但一直难以效益动用。2014年以后,随着观念、技术等突破,再次成为热门区块。面对来之不易的“小肥羊”,大港油田并没有“大干快上”,而是反复论证产能系统配套工程建设方案,最终决定调整油气水处理工艺技术路线,优化缩小站外管网管径,节约大量材料和建设费用;调整供电方案,引入地方电网,不再新建变电站,总投资由1.28亿元下降至9427万元。
为了深度挖掘低油价、高成本运作下的管理潜力,使投资效益最大化,大港油田财务系统致力于从“账房先生”向“管理会计”转型,将财务管理向生产全过程延伸。
近年来,大港油田不断探索构建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集群,逐步形成预算编制、效益优化和修井应用三个模型,不断尝试开展本量利、帕累托、对标、敏感性多种分析,构建以业务活动(作业)为驱动的全面科学预算模型体系,为正确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
开发指标向好,精细管理锁定边际效益
过去,大家常挂在嘴上的是“上多少吨、打多少井”,重规模重产量。现在,各采油单位效益意识越来越强,一方面不断提升老区和老井治理、维护效果;一方面提高新区、新井建设、开发成果,持续向精细管理要潜力、要效率、要效益。
当前,老区开发普遍步入“双高”阶段,如何避免无效、低效措施,更加有效地控制含水上升、自然递减等核心指标,则是提升开发效益的关键。
今年,大港油田力避盲目,进一步强化措施稳产增产经济论证,先算后干,精细管控,坚决停止增产把握性不大、增产不增效、增效效果差的措施作业。大港采油三厂将措施产量由年初计划的6.5万吨调减到5万吨,减少措施工作量32井次,避免投资“打水漂”。同时,以“边际效益理论”为依据,应用统计学理论和盈亏平衡原理,搭建措施增产与投入评估平台,从142井次上产措施中筛选出77井次优化实施,减少投入2100万元,有效率高达98.7%,创历史新高。
面对新增储量劣质化、未动用储量效益差等现实挑战,为确保投资增量效益,大港油田反复论证原油产能建设项目,调减20余万吨产能建设规模,避免“放空炮”“放哑炮”。
为提升增储建产效益,大港油田明确了“5个同样”的要求:同样投资,多完成工作量;同样工作量,多增加储量;同样储量,提高动用率;同样动用率,提高建产率;同样建产率,提高到位率。其中,东关潜山上半年整体部署实施14口井,建成产能5万吨,实现了“当年发现、当年增储、当年建产、当年增油”,加快了储量升级动用,缩短了储产转换期。
创新驱动活力,推进老油田换挡升级
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创效的动力。以“互联网+”为契机,大港油田致力于油气生产物联网、勘探开发协同研究环境、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科研、生产、管理运行效率,为企业发展插上“隐形的翅膀”。
勘探开发研究涉及海量数据处理,在传统工作模式中需要大量人工收集和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容易造成误差、偏差。经过几年建设,大港“勘探开发协同研究云”已初具规模,在油藏研究中全面推广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而且节约软硬件及技术服务资金4000余万元;油田地质建模工作从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效率提升10倍,勘探开发研究总体效率提升30%。
厂龄大规模小、人多产量少的采油二厂,积极探索无人值守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以实时采集、集中监控、整体优化为特色的“王徐庄模式”,并在羊二庄地区全面推广实施,力促老油田“轻装上阵”。通过数字化建设,王徐庄、羊二庄两个油田中小型场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优化生产班组17个,人均油气产量提高49.4%,劳动生产率提高48.8%。
此外,着眼制约效益开发的工艺技术瓶颈和短板,大港油田着力形成一批“撒手锏”技术,规模应用成熟适用技术,推动科技创收创效。截至7月底,固井、压裂、油层保护等10余项配套技术系列,得到持续完善和规模推广,固井优质段率同比提高10.9%,二开井占比同比提高6.1%,套管进尺比同比降低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