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开发研究所组织人员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对锦58井区JPH-315井的井下节流器现场实施打捞,对前期预判的井下节流器堵塞进行检验和维修,确保单井CNG产量,提高总产气量。
这是采气二厂积极应对近期越冬生产不稳定的有力举措。
其实,对于采气二厂来说,自从接管杭锦旗工区采气业务以来,生产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加快
气田上产,做大做强东胜气田,为局、分公司扭亏脱困做贡献”也一直是每位干部职工的心声。这是一场求生存、谋发展以求更大贡献的战役,该厂以研究、管理和现场为主线,加快杭锦旗区块上产步伐,为实现做大、做强东胜气田提供不竭动力。
强化地质研究,夯实气藏基础
摸清地质规律,加强气藏认识,为老井稳产、新井上产提供开发指导,是该厂提高气井产量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该厂开发研究所通过深化地质研究,逐步明确了东胜气田的气水关系。东胜气田储层厚度大,气层厚度薄,气井普遍产液量大;局部微构造控制气水分布,构造低部位气井产液量明显大于构造高部位;部分井盒2气层和下部水层隔层厚度小,压裂后可能沟通水层。
在此基础上,以“标志层控制,旋回对比,参考厚度,剖面交叉验证”的思路进一步进行东胜气田108口井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并重新刻画了东胜气田下石盒子组各目的层的砂体图及构造图。明确了地层界面识别标准,建立了地层对比格架,实现了全区地层对比闭合,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刻画了主要目的层盒2、盒3段的砂体图4张,构造图2张。
开发研究所还开展四性关系及高产主控因素研究,建立了东胜气田气水层识别标准,形成了储层综合评价标准,初步分析了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及高产液的原因。并对单井地质综合评价进行研究,为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地质保障。2016年上半年累计开展了25口气井单井地质综合评价研究,为气井平稳生产提供地质保障。
依据措施双管齐下,优化单井配产
气井的配产制生产,是制约更是保证气井释放产能的关键。该厂采用综合试采法和生产井动态模型预测法,初步确定了东胜气田合理配产比例,为后期单井配产优化提供了依据。
而建立生产数据跟踪分析制度,是优化单井配产的主要措施。根据每天的生产日报,跟踪单井生产曲线,并对每日各气井的油套压变化、日产气、日产液等各项参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掌握没口气井的生产状况。现已据此,及时优化了2口井的单井配产,效果较好。
“每日的生产数据,就好比是单井每天的体检报告,详细了记录了气井的心跳强劲程度、血压高低等,我们也以此为依据来判断是否需要医治。”该厂技术人员魏晋秦说。
锦11井,投产于2013年元旦当日,累计生产1365天,已进入生产后期,压力出现异常递减。为此,该厂开发研究所比照分析,决定下调配产,给气井恢复“体力”时间。延长了定产降压生产稳产期,提高了单井的采出量。截至目前已增加采气量67.74万方。
做实“一井一策”,追求产量最大
“每口井都有自己的脾气,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哄她高兴。”魏晋秦比拟道。采气二厂深入强化“一井一策”动态分析,使单井产量、效益最大化,为老井保产、新井上产提供技术支撑。
制定并优化气井间开生产制度,是对ES4、J11-1和锦26三口低效井的“独门秘方”。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际生产情况,总结各井生产规律,对三口井均进行了2次间开制度优化后,
日产气量更加平稳,能够满足生产要求。提高了单井的贡献量,并为后期的低效井治理积累了经验。
J11P11井是一口特高产液井,试生产期间频繁水淹,平均日产水51.36方每天;压力呈不断下降趋势,整体呈现出中产气特高产液特征。气举之后下入节流器再次迅速水淹,间隔时间仅5小时20分。该厂特意针对此井就高产液排采工艺进行调研,并提出机抽排水采气方案。11月4日投产,经过三天的考验,累计产气4743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