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长庆油田采油十厂乔河作业区看到,新投产的关148-138井等7口井生产的
原油,全部“走”进了已投运20多年的关5增压站。
采油十厂副厂长、产能建设项目组经理刘宏义说:“今年我们已投产的286口油水井,至少有200口井的原油集输增压进了老系统,不但节约了大量的上井道路及管道修建的土地征借费用,还节省了原油进新建站的‘安家’费用。”
长庆油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10万余口油气水井、数千座井站、近10万公里的输油气管线,全部分布在大漠戈壁或深山沟壑里,点多面广。近年来,伴随着长庆油田的快速发展,每年需要建成500万吨左右的油气当量生产能力,相当于建成一个中型
油气田。
由于典型的低渗透特征加上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开发模式,油气田的相当一部分油气井,都以单井的形式而 “独居”一方。单井产量递减快、安全环保隐患多、油气区维护成本高、油气田综合开采效益越来越低等问题,已成为每一个油气区块开发中后期的通病。
根据长庆油田公司今年新建原油460万吨、新建天然气100亿立方米的超大产能建设工作量,长庆油田各个采油采气厂在制定产能建设方案时,本着“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能建设效益”的原则,根据油气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在采用大井丛布井、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决定最大化使用油气田已有的老路、老井场及老场站资源,即在油气井部署上尽可能利用原来的老井场,实施“母子井场”布井工艺,在
油气集输上尽可能就近利用已有的老管线、老增压站集气站等,进而大面积降低新井场平整、新建管道、新修站及上井上站道路的土地征用量。
据不完全统计,长庆油田今年所有承担油气田产能建设的单位,已综合利用老井场布井2000多口,利用老井站100多座,共有3000多口新建井进入了老系统,仅此一项少征借土地3万多亩,节约综合投资2亿多元。采油二厂产能建设项目组地质办公室主任马振宇说:“采油二厂今年48万吨产能建设的新建油井,有80%的原油集输进入了老系统。”
新的产建模式,不但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征借及建设费用,避免了大规模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压缩了新建站后期管理操作中需要新增的人员,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征借、办理手续及地面工程的施工时间,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采气四厂产能建设项目组负责人介绍说:“与传统的产能建设模式相比较,就从征借土地到最后投产的周期而言,每一口井平均节约时间最少也在两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