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野认为,2020年冬季,是国家管网公司正式投运后迎战的首个供暖季,集团公司在国家部委的统一协调下,主动作为,努力开创经营管理新局面,积极构建公平开放新机制,充分发挥调度运行协调主体作用,及时跟踪落实保供措施,与三大油企团结协作、紧密配合,有效应对极寒天气影响、中亚气源故障等诸多难题,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的优势,在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的情况下,协同推进新能源、电力等其他能源冬季保供工作。
国家管网集团生产经营本部总经理助理徐春野
他表示,2020年国际冬季供暖形势中卡塔尔、马来西亚等多个上游LNG项目相继出现生产问题或检修,致使LNG现货供应阶段性抽紧,同时巴拿马运河拥堵、运力不足,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面。与此同时,受寒潮天气影响,日本、韩国终端用户积极增加现货采购,多重原因致使致使JKM现货价格整体呈现高位震荡走势。
国内方面由于大部地区平均气温低于去年,多地频发雨雪冰冻预警,打破或接近本世纪以来最低气温记录。供暖季全国天然气供应呈现出“起点高、增长快、峰值大、假期低”的特征。
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暨2021首期陆家嘴“能源+金融”讲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厅举办
徐春野介绍称,保供措施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一张网”调控优势,保证了各方“货物”安全抵达目的地。并与三大油企共同成立保供专班,建立一体化协调机制。及时发布保供信息,做到信息透明,共享,共同承担保供责任。同时充分发挥储气调峰设施作用,严格管存控制,运行精准控制。而保供措施的四大技术是重中之重。
一.仿真模拟技术
国家管网利用先进的仿真模拟软件,根据进销气计划,详细模拟测算管网运行、区域运行和单管道运行的各种工况,编制了冬季运行方案1.0版和2.0版,根据资源和销售变化编写月度方案和周方案,在极端天气和资源异常情况及时编写运行调整方案,使调度运行操作有据可依。
二.公平开放平台
高效有序稳妥开展新增服务申请受理,积极引进增量保供资源。2020年10月初,国家管网客户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同步开展托运商准入工作。注册单位1797家,信息有效997家,审核准入690家。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共受理80家托运商服务申请184项(含接收站集中受理申请105项),批复实施40项,冬季保供期间服务气量约70亿方。
三.大数据平台
应用先进数据分析手段,依托天然气管网数据应用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报表自动化、分析智能化,有力支撑调控决策。基于python语言及神经网络算法开发管网实时平衡预测工具,全时段预测管网平衡、管存,预测精度达95%以上,在寒流保供中高效应用,准确把握管网脉搏,实现精准运行调控。
四.用户自动分输
采用四种用户自动分输方式,目前已实现1043个用户自动分输,占用户总数的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