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油气资源评价与超前选区技术
技术解析:中国石油创新古板块位置上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成藏要素重建技术对油气溯源定位,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揭示了全球油气富集规律,明确了未来勘探重点领域;创建以“成藏组合”为单元的油气全资源类型评价技术,明确了海外各盆地不同成藏组合的勘探潜力;将油气地质、资源潜力与合作环境相结合,超前优选了131个有利勘探目标区块。
案例应用:该技术根据已发现典型大油气田解剖,厘清各亚类盆地的主控因素,提出了优势原型阶段控制油气富集的新认识,预测出全球海域有利的盆地及主要成藏组合,指明了全球海上深水油气勘探潜力与方向。该项成果有效指导中国石油成功中标巴西深海的里贝拉、阿拉姆等4个大型勘探开发项目,预计可建成8000万吨以上年生产规模。
2.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采油采气工程技术
技术解析: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采油采气工程技术即高气液比复杂结构井多相管流动态压力预测、碳酸盐岩酸蚀裂缝与壁面蚓孔耦合高效酸压优化、气举井远程诊断、智能间歇气举、“五段式”协同立体酸压、低模量加砂压裂、新型泡沫排水采气等工艺为主体的技术系列,可实现复杂井筒内油气水多相管流压力动态的高精度预测和复杂碳酸盐储层增产改造效果的大幅提升。
案例应用:中亚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和北特鲁瓦油田均为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应用高气液比复杂结构井多相管流动态压力预测方法后,压力预测精度提高20%,日增油超过300吨/日。伊拉克哈法亚油田低渗透储层以孔隙型碳酸盐岩为主,应用碳酸盐岩酸蚀裂缝与壁面蚓孔耦合高效酸压优化设计方法后,储层改造成功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日增油1500吨以上。
3.前陆盆地斜坡带大型低幅构造岩性复合体评价技术
技术解析:大型低幅构造岩性复合体评价技术是斜坡带进入精细勘探阶段之后的一项特色关键技术,已在前陆盆地斜坡带得到规模应用。该技术通过地震频谱恢复处理提高地震分辨率、地震同向轴相位移动实现储集层顶面精细追踪、剩余构造量分析实现低幅度圈闭的突出显示,最终实现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的准确识别和评价。
案例应用: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位于南美奥连特前陆盆地东部斜坡带,坡度很缓。斜坡带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是精细勘探的主要目标。中国石油攻关形成了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构造识别、薄储层精确预测等高效勘探技术系列,破除了斜坡带圈闭幅度低、储层薄等技术瓶颈,成熟探区探评井钻井成功率提升了3倍以上。“十三五”期间,该技术支撑乔哈娜东等多个油田发现,为安第斯项目持续稳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4.大型层状砂岩油藏 高效开发技术
技术解析:大型层状砂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主要指新油田高效建产技术和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新油田高效建产技术能准确刻画不同类型油藏储层空间分布,明确影响水驱开发规律的主控因素,建立薄层油藏温和注水、高倾角厚层油藏“底部注水+顶部注气”、复式油气藏天然气吞吐等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模式;老油田二次开发关键技术可重组层系井网,实现天然水驱与人工注水协同开发。
案例应用:大型层状砂岩油藏是中国石油非洲油气区的主要油藏类型,新油田高效规模建产难度大;老油田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率高,高效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大型层状砂岩油藏的新油田高效建产、老油田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系列,助推中国石油非洲合作区主力项目实现“压力平稳、单井产量和水驱波及系数提高、油田递减率和含水上升速度降低”的“一稳、两提、两降”目标。
5.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注水注气开发技术
技术解析:碳酸盐岩油藏利用注水或注气的方式开发是世界性难题,本技术创新性地改进了单纯依靠储集空间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方法,明确影响注水注气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地层压力弱挥发性油藏注水和低渗、特低渗油藏注高含硫湿气混相驱开发的技术政策优化图版,达到弱挥发型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的目的。
案例应用:滨里海盆地北特鲁瓦油田为弱挥发性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田,注水开发后水窜严重,导致油井快速水淹。该研究成果使油田开发自然递减率降至原来的1/3,支撑阿克纠宾项目碳酸盐岩稳产。滨里海盆地的卡沙甘油田位于里海水域,天然气处理能力不足制约油田生产能力,研究成果为该油田产出气直接回注提供了技术支撑,油田日产油量翻倍。
6.裂缝—孔隙型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
技术解析:因碳酸盐气藏储层具有中裂缝发育、边底水活跃的地质特征,气藏高效开发受制约。中国石油通过室内岩心水侵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水侵规律,提出了以整体大斜度井网优化技术为内核的早期避水建产策略技术,以“动态水气比”为指标的中期控水稳产策略技术。
案例应用: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气田数量多、分布散、裂缝发育、边底水活跃,气藏高效开发面临裂缝预测难、裂缝非均匀水侵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该项技术助力阿姆河项目51口大斜度井的井位部署,实现了“稀井高产”的目标,支撑阿姆河项目底水气藏均衡开发,确保整个项目长期稳产。
7.复杂裂谷盆地精细勘探技术
技术解析:中国石油通过多年攻关集成了适合海外风险勘探的测井早期地质综合评价、复杂断块勘探及规模目标快速优选三大技术系列,有效解决了中西非裂谷盆地中低勘探程度探区资料少、成藏组合不清、如何准确聚焦富油气凹陷的难题,实现了地质评价与经济评价一体化。
案例应用:中西非裂谷盆地群覆盖苏丹、南苏丹、乍得、尼日尔境内的10余个盆地,雪佛龙、德士古和道达尔等西方油公司曾在该盆地群勘探近30年,未获商业发现而先后退出。中国石油通过该技术系列有效提高了探井成功率,并快速获得规模发现,帮助资源国建立了现代化石油工业体系。
8.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超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勘探评价技术
技术解析:该技术主要利用地震、重磁、测录井等地质地球物理数据,解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超深水盐下地质结构,评价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系统,优选有利湖相碳酸盐岩勘探区带和目标,预测盐下规模优质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布及含油气性。
案例应用:巴西桑托斯盆地里贝拉油田位于超深水区,上覆巨厚盐层,勘探目标为湖相碳酸盐岩,多期火山作用影响储层和油气分布等特征造成油藏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高效勘探面临诸多难题。“十三五”期间,该技术已为巴西里贝拉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做出重要贡献,支撑里贝拉油田“十四五”期间油田评价开发部署,也为巴西布兹奥斯和阿拉姆等深海勘探开发项目拓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9.泡沫型超重油冷采规模稳产技术
技术解析:泡沫型超重油冷采规模稳产技术通过冷采优化设计,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水平井油层钻遇率,激发泡沫油分散气泡弹性驱动能量,降低老井递减率和生产气油比上升速度,延长冷采稳产期。而后进一步通过注入非热介质,二次激发泡沫油驱油作用、保持地层能量与改善原油流动性,从而实现经济有效的接替稳产与提高采收率。
案例应用:中国石油南美地区某超重油项目储量巨大,但超重油辫状河沉积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泡沫油流动性质特殊、潜力评价困难,冷采稳产期有限、采收率低,经济有效稳产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缺乏,实现可持续规模效益开发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中国石油通过应用泡沫型超重油冷采规模稳产技术,水平井油层钻遇率提高至95%以上,储量动用程度提高12%,采收率提高10%,支撑了项目持续规模效益开发。
10.中东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理论与技术
技术解析:中国石油突破巨厚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多模态”理论等4项油田开发理论认识,创新利用隐蔽隔夹层分层系开发等3项主体开发技术,攻克漏卡诊断、差异酸化改造和生产控制一体化、快装化地面工程及全生命周期动态防腐等4项配套关键工程技术瓶颈,以多井型立体井网和不同合同约束下多目标协同建产开发模式支撑建成我国海外首个原油亿吨级油气作业合作区。
案例应用:依托该项技术,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第一个提前实现初始产量目标,哈法亚油田成为伊拉克第一个实现高峰产量的国际招标项目,艾哈代布油田第一个实现整体水平井注水开发。该技术在中东地区实现了规模产业化推广,先后获取了15个油气合作项目,打造了“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