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企业 » 燃气企业展示 » 正文

西北油田:合作共赢,内外联动破解深地难题

日期:2023-07-31    来源:中国石化报  作者:张 俊 蒋琳琳 丁玉萍

国际燃气网

2023
07/31
10:5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西北油田 油气勘探 油气技术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工程顺北油田天然气处理站成功投产、重点探井顺北10X井喜获高产、亚洲陆上垂深最深千吨井顺北84斜井诞生……

“半年不到,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一体化大兵团作战模式居功至伟。”西北油田工程技术管理部经理刘湘华说。

打破界限,共破发展困局

2021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提出在顺北特深层实施一体化大兵团作战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西北油田成立顺北增储上产项目部,全面推进一体化大兵团联合作战。

他们打破单位、部门界限,与物探院、石勘院、工程院及6所高校、专业化公司的近120名技术人员,组建顺北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塔河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等六大“联合攻关团队”。

前不久实现突破的顺北84斜井,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井深斜、垂深在设计基础上分别增加了1038米和761米,钻井周期较设计缩短40天,油气柱高度提高到1088米,大幅降低了勘探成本。

“两年来,西北油田共开展科研合作项目120个、合作课题27项,推动近20项先进技术的适应性转化及迭代升级,减少研发费用3200余万元。”西北油田首席专家杨敏说。

合力攻关,“亮剑”世界难题

塔里木盆地地质结构复杂,存在断层多、岩石硬度大、松散垮塌等问题,深层采油还面临高温、高压等难题。

对此,西北油田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形成了内外联动的科研格局。

在地下9000米深处,温度高达200摄氏度,地层压力在150兆帕以上,钻杆就像“煮熟的面条”难以操控,一般设备和仪器内的电子元器件、橡胶件等会损坏失效,钻头上的“导航”系统也会失效。

一体化模式促使技术人员遇到问题不再仅从自身出发,而是从地质、工程、勘探、开发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解决办法,以更好地实现地质和工程目标。

攻关团队积极研发适应极限工作条件下的测控仪器和井下工具,创新形成超深层储层立体成像技术和缝洞体精细雕刻技术,擦亮了地质人员的“眼睛”,断裂识别精度从30米精确至15米;成功研发耐高温高压的高精度随钻测量仪器,给钻头安上眼睛,推广应用“垂钻+螺杆+PDC钻头”技术,平均钻速较前期提高57%,在地下8000米可以准确命中目标靶区,中靶精度由60%提高至90%。

“我们已经研发应用了14项特深层定向钻井系列技术,形成国家和行业标准24项,拿下9项亚洲第一,实现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钻井周期从3年前的280天缩短到97天。”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龙说。

协同发力,赋能勘探开发

3月8日,西北油田与塔里木油田百余名专家、技术骨干开展“线上+线下”技术交流研讨,更进一步地达成了共识,在过去资料共享的基础上,探索油、气、水、电、路共享。

西北油田和塔里木油田是区块相连、道路相通、油井相望的“近邻”。2021年,双方建立长效合作双赢机制,全年交流学习60余次,引进关键技术65项,其中26项已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通过联合攻关形成“少井高产”动用配套技术,顺北5-14H井分层酸压改造后,成功沟通两个目标体,油井初期日产量403吨,较邻井提升140%。

西北油田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实施 “揭榜挂帅”、长期资助、项目委托、知识产权共享、人才交流等新模式,初步建立了基于理论认识、技术序列及产品化三大类型的科技成果库,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85%。

总院—分院支撑模式,“中—中”合作交流机制,与东部油田风险合作开发……各创新要素协同发力、集智创新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