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召开期间,国际气候研究中心等全球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发布《2023全球碳预算》报告指出,截至11月,今年全球燃烧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创新高,预计今年全年排放量将达到368亿吨,较2022年增长1.1%,超过过去10年平均每年0.5%的增幅,比达成《巴黎协定》的2015年高出6%。
按照行业划分,煤炭、原油、天然气产生的碳排放量今年将分别增长1.1%、1.5%和0.5%。其中,煤炭产生的碳排放量将达到历史新高,原油产生的碳排放量有望低于2019年水平,只有天然气产生的碳排放量低于过去10年(2013至2022年间)年均2%的增幅。
今年,国际航空和航运产生的碳排放量预计将增长11.9%,其中航空业碳排放量今年将增长28%,而航运业碳排放量预计将增长1%。同时,由于加拿大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野火灾害,今年全球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平均水平高出6至8倍。
与此同时,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呈不确定的下降趋势。过去10年,土地利用变化造成的全球净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为每年4.7亿吨二氧化碳,今年预计为4.1亿吨二氧化碳,虽略有减少,但整体排放量仍然无法与目前植树和再造林水平相抵消。截至2023年底,全球与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09亿吨,与2022年水平大致相同。
面对这样庞大的碳排放量,现有的碳去除技术显然还不足以应对。根据《2023全球碳预算》,全球范围内,基于技术的二氧化碳去除量(不包括以自然为基础的手段,如植树造林等)仅为1万吨,不及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百万分之一。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欧美地区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仍在上升。国际气候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格伦·彼得斯指出,虽然主要经济体清洁能源发电装机量不断创纪录,但全球却未能充分控制化石燃料用量增长,这种“不对称”导致排放量将不断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得到了普遍赞扬。国际气候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扬·伊瓦尔·克斯巴肯表示:“中国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持续强劲增长,如果没有这些,全球碳排放量增长还会高得多。”
国际气候研究中心估计,全球排放量必须在未来7年减少近一半,才可能实现《巴黎协定》控制升温1.5摄氏度目标,否则按照目前排放水平,地球7年内升温超过1.5摄氏度的可能性高达50%。
皮埃尔·弗里德林斯坦表示:“就目前看,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超过《巴黎协定》控制升温1.5摄氏度的目标,即使是为了保证控制升温2摄氏度这一目标,各国都亟需迅速削减化石燃料排放。”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指出,甲烷、一氧化二氮等非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也给全球升温幅度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东英吉利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皇家学会研究教授科琳·勒奎警告称,最新的碳排放数据表明,气候政策虽然有效,但还不足以使全球排放量朝着净零方向下降。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警告称,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这期间,全球冰川以每年1米的速度变薄,南极大陆冰盖冰量比2001年至2010年间损失近75%。“我们在拯救融化冰川过程中节节败退,毫无疑问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所致。”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里·塔拉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