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埃姆尼克山前,随着可控震源最后一次激发,青海油田德令哈地区风险二维地震勘探项目历经74天高质量完成野外采集。
该二维地震勘探项目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作为青海油田油气风险勘探的前沿阵地,承载着拓展油气勘探新领域的重要使命。
今年以来,在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的统筹部署下,青海油田系统梳理该区域地质特征,科学部署600千米二维地震勘探工程。勘探事业部精心组织、东方物探青海物探分公司全力攻坚,旨在突破传统勘探边界,精准刻画新获矿权区构造形态,明晰地层空间展布规律,锁定有利圈闭目标,全力推动德令哈地区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整体勘探进程。
01、技术攻坚 破译油藏“地质密码”
面对德令哈地区复杂地质构造与技术瓶颈,项目组秉持“解释链长牵引、地质任务驱动”理念,推广应用高密度、长排列、宽线二维地震勘探技术,通过缩小道距、增加覆盖密度,显著提升复杂构造区成像精度;推动落实“解释需求-方案优化-施工落地”一体化工作模式,针对不同地震地质条件实施“一区一策”差异化方案,灵活选用可控震源与井炮激发技术,兼顾深层能量穿透与浅层分辨率。同时,采用“试生产探索-攻关线突破-规模化实施”三阶联动策略,实现成像质量与生产效率双提升,填补区域勘探资料空白。
02、管理革新 锻造高效生产“勘探引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勘探事业部以“优化配置、精细组织、高效运行”为核心,构建作业与监督双线协同体系。通过科学划分责任区、精准调配资源,实现勘探工序高效衔接;建立“日计划部署、周进度通报、旬效果评估”动态调度机制,形成问题闭环管理流程;严格执行“三级抽检+全过程监督”制度,精细化管理有效减少施工损耗,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
03、双维防护 筑牢安全环保“金色盾牌”
项目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构建起“全覆盖、全流程、全时段、全员参与”的立体化安全环保管理体系。针对恶劣天气、复杂地形及生态敏感区,实施“区域分级管控、现场专人负责、动态巡回检查”机制,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项目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全面实行“一字型”作业模式,强化落实“工完料净场地清”环保准则,扎实开展环境恢复工作,地方政府以感谢信的方式高度认可绿色勘探理念,充分肯定在保护国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实现“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零投诉”目标,彰显企业社会责任。
04、质量铸基 淬炼地震数据“黄金标准”
项目始终坚持“标准前置、质量为纲”,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在井炮激发环节,通过微测井优化井深设计;对钻井施工实施“现场+室内”双轨管理与地震队自检、监督抽检、项目部复检的三级质量核查;针对复杂干扰源,建立分类分级管理体系,采用“分区识别、分类施策、一源一策”控制方案;运用“人工+智能”协同校验与专业质控软件,实时监测采集质量,保证了资料合格率达99.9%,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此次德令哈二维风险地震勘探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勘探技术与管理模式上的深度融合,是践行“风险勘探是油气勘探灵魂”的具体举措。青海油田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地质研究,加速勘探成果转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柴达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