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香港特别行政区对推广液化石油气出租车的政策

日期:2007-01-15    来源: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  作者:王为为

国际燃气网

2007
01/15
10:2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香港 推广 液化石油气 出租车 政策

 1 背景
  根据香港《空气污染管理条例》,香港特区政府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总悬浮粒子、可吸入悬浮粒子、铅定为空气污染物。香港空气质量指标明确地界定了各种空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含量的安全上限。近几年的环保监测结果表明,香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总悬浮粒子、铅的含量均低于空气质量指标,但在10个监测站中有4个测得的二氧化氮尤其是可吸入悬浮粒子持续高出指标。香港空气污染与国际上其它城市相比中等偏轻微,香港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是非常低的;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与东京和伦敦相若;可吸入悬浮粒子含量较高,与一些亚洲城市如台北相当,但不算恶劣,远低于曼谷和上海。
  二氧化氮是车辆、发电厂、焚化炉、飞机等燃料燃烧是排放一氧化氮的氧化物。可吸入悬浮粒子则主要来自焚烧过程特别是柴油车辆排放的废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大气中氧化亦可以产生微粒子。香港约有50万辆机动车,其中柴油车15万辆,但占总量30%的柴油车包办了总里程的70%,有研究表明,柴油车辆是道路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它们排放的可吸入悬浮粒子和二氧化氮分别占全港排放量的98%和80%。其中,1。8万辆柴油出租车分别占26%和12%。
  可吸入悬浮粒子能深入肺部导致功能衰退,某些粒子还回致癌;二氧化诞会造成呼吸系统不适,使人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在1999年年终记者招待会上,香港环保署署长指出,空气污染令香港每年2000人夭折,数千人需要治疗;空气污染令来港投资的人士减少,导致每年数10亿的经济损失;此外,能见度不断减弱,游客抱怨不能远跳香港风光。
  香港特区政府十分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和根源所在,经过8个月的研究,2000年5月9日,行政会议通过了一套以减低该类车辆的废气;实施多项自愿和规定性措施,确保现有车辆获得妥善保养。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于2005年年底前把1。8万辆柴油出租车全部转作液化石油气的车辆。为此,香港特区政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几点支持:免地租供地兴建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政府津贴和免征液化石油气车辆税项。
2 政府资助
2.1 免费供地
  1997年11月29日,香港开始为期1年的液化气石油气出租车1999年12月增至321辆,2000年8月共有1200辆。车主改用液化石油气出租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实践证明,推行液化石油气出租车的关键是尽快设立足够的加气站。由于香港土地非常昂贵,一个占地1300平方米的加气站,地价以数千万元计。如计入成本,势必抬高气价,打击司机转用液化石油气的积极性。过往建加油站的做法是,油公司用政府土地建加油站需支付地价,约满后要补地价方可继续经营。为加快加气站建设,1999年12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免费提供土地,以设定供气价格上限及气价低者中标的方式对外招标经营5个加气站,该5个加气站占地1300平方米-2500平方米不等,共安装54台加气机、108枝加气枪。2000年2月18日开标,中华煤气投得2个、华润投得3个加气站的21年经营权,华润站首年售价为2。1港元/升。中华煤气位于柴湾和九龙的两个加气站将投资4000港元,安装24台加气机配备48枝加气枪,每天可为3000辆出租车提供服务。预计2000年年底5个大型加气站投用后,加上现有的4个临时站(华润的青衣站、美孚的柴湾站、加德士的沙田站、 壳的九龙湾站)及在建的加德士保持林道加油加气站(4枝加气枪将能为7000辆出租车提供足够的加气设备。
  为鼓励设立更多的石油气加气设施,2000年7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通过了一项优惠方案。方案提出所有租用政府用地而适合增设加气设施的加油站,只要承诺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指定数量的液化石油气加气设施,并保证在合约期内不间断地提供服务,便可以象征性地价1000元延长租约,不用重新招标;而短期租地的加油站,其运营者可同样以象征性地价延长租约;此外,加油站如加装液化石油气设施,需要征用毗邻的额外土地,政府亦会以象征性地价额外批出。目前全港共有180间加油站,约44间加油站可享受该项优惠,而政府的财政损失将视乎每间加油站延长租约的年限,一时难以估计。
2.2 政府津贴
  为加快柴油出租车的转换步伐,2000年6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为转化石油气出租车的车主提供总额为7亿元的津贴。根据规定,在1999年10月7日或以后首次登记的液化石油气出租车首任车主,若以石油气出租汽车取代其原有柴油出租车,则可以申请2万港元津贴。
  另外,香港特区政府于2000年6月3日开始对11辆石油气公共小巴和5辆电动公共小巴作为期6个月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香港特区政府将出资3亿港元,为4300辆公共小巴转用石油气或电力提供资助。
  有评论员认为,相对于因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38亿港元医疗开支,及损害香港的国际形象,该笔津贴仍是合算的。
2.3 免收液化石油气税
  香港1991年引用的无铅汽油时,亦是采用减免来吸引车主使用的,直至1999年4月起全面禁售含铅汽油,免征税款是特区政府较为成功制止重金属"铅"毒的有效政策。在推广液化石油气出租车时,特区政府同样免征液化石油汽车辆税,以使车主的运作费用与使用柴油车相当的竞争力。
3 展望
  在给予免地租及免石油气税的优惠之下,新的供应商以2。1元/L左右的出售液化石油气,相对月香港目前6元/L多柴油费用,出租车车主当年可节省约4万多元燃料费。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2000年底建成专用加气站5座,2001年底再建成专用加气站8座,加上部分该扩建的加有加气站,基本可以满足1。8万辆液化石油气出租车的需要。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2005年把车辆排放的可吸如悬浮粒子和二氧化氮的含量分别减少80%和30%,令空气质量得到根本的改善。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