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自2019年12月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油气管输产业链供应链“链长”作用,将能源革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程数字化转型,积极打造智慧互联大管网,持续提升我国油气能源供应能力,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战略引领、顶层谋划 打造全方位数字化体系
国家管网集团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坚持“两个一以贯之”,通过构建“1111”数字体系,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
打造1个物联管网。充分利用物联网、5G、智能终端、卫星遥感、高精度内检测、光纤传感、边缘计算等技术,通过“端+云+大数据”,实现泛在感知和智能控制,打造全方位感知、综合性预判、一体化管控、自适应优化的智慧管网。
打造1个数字平台。构建5大基础(标准规范、网络通信、数据中心、网络安全和云计算平台)+3大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2大支撑保障(技术保障、管理保障)组成的数字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化、架构平台化、数据融合化、能力服务化、应用场景化”五大能力。
打造1体化全融合应用。围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储运能力经营服务两条业务链,推进核心业务数字化,通过管理流程关键节点,实现生产及管理的PDCA闭环优化。基于“四全合一”(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网互联)原则,建立风险量化模型,支持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问题协同应对、处置两个工作机制,为内外部监督提供技术支撑。
打造1个能源新生态。以物联管网和数字平台为根基,共同构建上游油气资源主体多渠道供应+中游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能源新生态,打造主体多元、功能多维、层次清晰的能源平台,构建网状价值链,发展平台经济。
流程变革、业务重塑 构建新型工程建设体系
聚焦油气储运工程业务本质,以流程变革推动数字化体系落地,构建“集中管控、分级管理、建管融合、行业监督”独具管网特色的工程建设体系。
重塑业务流程。优化完善端到端全业务流程,形成一套架构清晰、要素齐全、规则统一的流程文件,包含1个管理体系手册、4个运行监督总表、75个业务流程说明文件及495份流程支持文件,固化最佳实践,实现工程全业务链的协同创新、高效运营和价值提升。
打破部门墙和业务墙。梳理与战略规划业务接口10处,围绕工程建设服务于国家管网集团总体战略目标,优化“全国一张网”资产布局;梳理与市场开发业务接口7处,实现工程建设敏捷响应,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确保服务客户“端到端”价值交付;梳理与生产运维业务接口16处,体现“建管融合”管理理念,实现工程建设与生产运维主责主业融合,确保优质高效、契约化交付工程项目。
强化监督管控。工程建设业务设置“过程类”和“结果类”50个流程绩效指标,按照《公司层面风险数据库》《业务层面风险数据库》要求,审视问题、识别风险,累计识别问题与风险87项,在流程中对上述风险完成100%管控覆盖。优化设置关键控制点,度量进度信息填报及时率、投资计划完成率,确保实时监测和纠偏。
数据赋能、标准先行 夯实工程建设数据底座
深刻把握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内涵,完善工程数据治理体系,逐步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
构建油气储运工程数据标准体系。借鉴国家大数据标准体系框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PODS管道数据模型等国内外先进数据治理工具,制定工程数据标准体系架构,包括基础类、数据类、技术类、平台工具类、治理与管理类、安全与隐私类6大类40小类,建立完善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标准。
深入挖掘数据应用价值。明确业务域、主题域、业务对象、逻辑数据实体和属性为工程建设五层数据资产架构。统筹开展工程建设业务数据架构设计,完成189个业务对象编程,形成逻辑实体1104个、属性10036条。从数据质量的及时性、唯一性、有效性、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6个维度出发,制定数据质量指标162条,为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数据应用价值夯实基础。
建设统一的全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结合管道业务特点,构建涵盖底图服务库、矢量数据库、栅格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地质数据库和实景三维数据库6类基础数据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形成基础地理数据分类及分级管理方法,按照集中服务理念建立基础数据高效共享机制,筑牢“全国一张网”地理信息根基。
统一全生命周期物资分类编码规定。基于“源头创建、规则一致”的理念,按照物资自然属性、原理、功能、结构等特性划分大中小类物资,突出物资主数据管理与业务实际结合,制定物资分类编码规定,合计28大类、347中类、4511小类、29000余项属性信息。使用同一物资分类编码贯穿设计、采购、施工、运维、仓储等物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打通各环节数据通道,为业务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科技引领、智能融合 建设数字油气储运工程
大力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工程建设融合应用,打造智能工地、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和工程一体化管控平台,擦亮数字工程新名片,培育工程建设新生态。
实时感知物理管网建设动态。在工程现场搭建4G/5G、无线网、传感器网络,全面感知获取焊机工况参数、大型穿跨越设备工况参数、施工环境数据、人员位置、视频影像等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AI分析,提升施工现场风险预警预测和智能决策水平,促进施工资源布局更趋合理,提升施工效率30%,绿色低碳建造模式更趋成熟。
变革油气储运工程设计与管理模式。以设计为源头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建设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固化技术标准,为外部设计服务商提供统一的设计作业环境,工程设计成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全面向好,设计周期缩短四分之一,设计管控更加精细、完整、全面。
创新施工管理模式。融合三维模型、工程计划和施工资源打造5D施工模式,以三维设计模型为载体,划分施工作业工作包,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动态模拟施工过程,施工事前管理更加精准、合理、可控。强化项目合规程序管理和验收全过程管控,结合竣工资料电子化应用,随工程交付同步移交竣工资料,项目竣工验收时间缩减一半,减少竣工资料管理成本约30%。依托IT平台,工程管理业务线上化率达70%,PMC、设计、施工单位、监理、第四方检测等各类分包商在平台智能协同,实时共享共用各类数据,合作共赢生态日趋成熟。